2017年,四川省民族宗教委把准两项资金投向,紧紧聚焦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工作,坚持“突出优势、集中连片、效益明显”的原则,进一步突出
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重点扶持特色养殖、中藏药材、优质水果、高附加值食用菌、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大力实施民族地区现代农牧业增收工程。全年共安排三州开发资金2324万元(不含统筹整合使用资金),其中甘孜州1400万元,凉山州600万元,乐山市124万元,攀枝花市200万元,实施民族地区现代农牧业增收工程项目57个(含跨年度实施项目41个)。
一是产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85%以上的补助资金直接用于支持建设和完善田间作业道路、土地整理、蓄水池及管网、标准化暖棚和圈舍等产业基础设施,其中完成整治土地12000余亩、标准化圈舍4万平米、大棚50余万平米、产业道路42公里及配套灌溉管网建设,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群众自身投入不足的难题,补齐了产业发展的短板,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加快。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的导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地方名优特色品种优势,走差异化、生态化、效益化发展路子,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甘孜州在康定市、泸定县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海拔适中的区域发展无公害羊肚菌产业基地900亩,通过数年的持续扶持,产业优势逐渐显现。凉山州结合大部分农民有养羊的习惯和技术,投入1050万元扶持了7个肉羊养殖项目。攀枝花市大力扶持优质芒果、核桃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
三是产业发展效益显著提升。凉山州探索出了“桑、经”、“果、经”、“菜、经”的套种模式,走立体农业路子,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宁南县蚕桑示范基地项目受益农户实现人均年增收1500元,冕宁县优质樱桃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阿坝县蔬菜种植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豌豆尖,出口到日本等海外国家价格达到50元/斤以上。甘孜州的羊肚菌达产后,亩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