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好小微企业,除了意愿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能力问题,而金融科技的应用,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帮助。”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支持小微企业,建设银行正在改变打法,把“金融+科技”的工作做好。
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传统做法,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信息确定贷款发放情况,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实效性对银行的业务判断有很大影响,且线下操作的效率极低。“过去放一笔贷款的平均时间大概在20-30天,而小企业对于时间效率的敏感度是最高的。”张为忠坦言。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效率问题,建设银行从产品逻辑、业务流程、产品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数字化、科技化安排。张为忠介绍,首先,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相连,建设银行引入税务、工商、海关、法院等26大类数据,内部有26万项“存量”信息,下一步就是将数据集成化,批量地对客户进行选择,即“批量化获客”。随后,银行将通过客户经营信息、负面信息等叠加验证,进行筛选和自动化审批,自动匹配额度。
风控问题是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难点,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此前曾透露,银行通过传统模式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不良率甚至可达7%-8%。张为忠表示,如今,通过金融技手段,风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建设银行搭建的风控平台和模型预警工具,可对企业的负面信息及时预警,以红、黄、蓝三种预警信号提示客户经理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
“过去一个客户经理管二三十个客户,感觉已经达到极限了,现在我们一个客户经理管二三百户都可以。”建设银行安徽分行行长戴跃明表示,有了大数据风控模型和预警工具,银行可以服务更多小微客户。目前建行安徽分行的大数据业务已经占到当年普惠贷款新增的70%,大数据普惠金融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4%。“这就是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戴跃明说。
借助金融科技,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在会上透露,截至2018年9月末,建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万亿元,贷款客户87.4万户,较年初新增26.9万户,增长44.39%;累计为170多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超过6.4万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普惠金融贷款新增1600亿元,年内有望突破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