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仍充满积极因素。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2%,2020年,我国GDP增速或小幅放缓至6%左右。稳增长仍是政策主线,逆周期调节力度将继续加大。
积极因素正在聚集
进入12月份,面临年终盘点,2019年GDP表现如何,2020年又将形成怎样的走势,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在全球经济全面回落的环境中,中国经济弹性、韧性显现,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为6.1%。对于2020年中国经济走向,刘元春的预期是“逆风持续、利好凸显”。他认为,6%的经济增速不是分界线,经济发展质量比速度更为重要。未来制度红利的释放、逆周期政策加码以及中国经济弹性、韧性强化,决定了2020年中国经济放缓的幅度会收窄,不必过度悲观。
“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聚集。”王静文也持有乐观态度,他表示,外需制约减轻、基建投资托底以及减税降费等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支撑;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以及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额度将继续推升基建投资增速;促消费政策以及减税降费等将支持消费增长。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长在6.1%左右,对2020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为“谨慎乐观”。乐观之处在于,一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国际资本流入增多,有助于改善流动性和企业融资;二是汽车消费回稳,新消费持续发力,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夯实。
工业或将继续承压
2019年工业生产持续放缓,工业企业利润、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等指标均显示出工业企业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9%。其中,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降幅达9.9%,降幅比9月份扩大4.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表示,这主要是受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扩大、生产销售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但前11个月,制造业PMI有8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7%,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王静文表示,预计2019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5.5%,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2020年工业生产温和承压,全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5.2%。《展望报告》则预计,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左右。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必然要解决当前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部门利润率相对较低这一困局。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提到,首先,要使制造业企业以及具备发展前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切实获得降低实体经济利率水平的好处。其次,要高度重视“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尽早制定针对特定产业、特定领域制造业部门以及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特殊减税政策。
三大需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旧最大,前三季度为60.5%,但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7.5个百分点。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较2018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王静文表示,这主要是受到汽车类消费拖累、国际油价下调以及房地产市场趋弱等影响。预计今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2020年消费增速回升至8.5%左右。
对于进一步扩大消费,《报告》认为,一是转变增长方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稳增长为扩大消费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四是降低房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五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六是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今年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5.2%。其中,基建投资在专项债发力下企稳回升;房地产投资始终保持高位增长;1至10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2.6%,较上年同期大幅放缓6.5个百分点,成为主要拖累因素。王静文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小幅回升至5.5%左右。其中,基建投资是主要支撑,增速上升至8%;制造业投资有望低位反弹,增速在6%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至5%左右。
外贸运行方面,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贸易多元化推进以及国内需求结构调整等因素,王静文预计,2020年出口增速反弹至2%,较2019年出现好转;进口同比下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