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备受中小企业关注的清欠问题进行的咋样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拖欠民营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任务能完成吗?
央企完成91%,地方完成61%
本报记者18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目前清欠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共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5800多亿元。其中,中央层面清偿占80%左右,完成进度为91%;地方层面清偿占20%左右,完成进度为6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局长黄利斌表示,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表示年底前能够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任务。“实际上,截至2019年11月份,有30个省区市已经完成今年清欠目标任务。”
据国资委财管运行局副局长刘绍娓介绍,截至2019年11月份,中央层面完成累计清偿欠款1456亿元,其中无分歧欠款1208亿元。2018年底前的民营企业无分歧欠款已基本“清零”,清偿进度达到99.4%。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尽管清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清欠任务的难点就在于“有分歧”欠款上。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黄利斌表示,清欠前路困难重重。
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和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实地督查发现,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组织推进不力、责任传导不落实,越到市县难度越大、问题越多;一些地方瞒报漏报错报问题突出,有的拖欠单位清偿方案不实不细、清偿资金不落实;一些地方和拖欠单位未就清偿安排与被拖欠单位沟通协商,一些拖欠主体10万元以下小额欠款未按要求及时做到“清零”。
“督查和明察暗访反映出的这些问题都导致企业获得感不强,影响营商环境的改善,高质量完成清欠目标任务仍需努力。”据黄利斌介绍,下一步,联席会议将聚焦企业获得感,深入推进清欠工作。“要让尚未得到清偿的企业有预期有盼头,同时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形成预防和解决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如何形成预防解决长效机制?
黄利斌表示,首先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完成全年任务不留死角。“推动各地区将10万元以下的无分歧欠款在年底前‘清零’,消除‘零清偿’情况,落实落细清偿计划,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
其次,要加强企业投诉问题核实督办。组织实施民营上市企业清欠专项行动,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限期核实,并尽快推动解决。对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投诉举报的案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建立限期解决和反馈制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据了解,工信部、国资委和地方监管部门都设立了投诉机制和渠道,联席会议办公室也委托第三方机构每月对民营企业开展电话回访、在线调查和实地调研,将其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定期反馈有关部门和地区,以评促清,推动将问题解决在工作推进过程中。
为了加快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问题长效机制建设,黄利斌表示要加快《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条例》立法工作,争取在2020年尽早出台,将规范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业务账款往来纳入法治轨道。
清欠工作情况复杂,难度大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刘鹏介绍,通过调研评估发现,当前清欠工作成效明显,清偿进度逐月加快,新增拖欠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但在评估中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瞒报漏报清欠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单位对被拖欠单位的性质甄别不仔细,多报少报错报欠款导致底数不清;一些拖欠主体制定的清偿计划未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资金来源;个别单位仍存在边清边欠问题。”
刘鹏认为,清欠工作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如工程领域欠款在拖欠账款中占比较大,涉及主体众多、类型多样,部分欠款形成时间较长,还有大量欠款涉及法律纠纷、工程质量审计等环节,需要短期内彻底厘清难度较大。”此外,刘鹏表示,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东北省份的市、县一级受地方财政自给率低,民生、扶贫等刚性支出较大,财源相对单一等原因影响,拖欠账款的筹集能力、清偿计划的实际履行都有较大困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