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惊心动魄,刻骨铭心。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这注定被铭记的一年里,四川不仅见证了历史,更创造了历史。
“全民同心战疫”“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抗击特大洪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双胜利”,一个个关键词,串联起一年来一个个重要的事件和时间节点,标注进历史的坐标之中。
强盛的国家,必有坚定的精神力量;伟大的时代,需要奏响昂扬的旋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的伟力再次绽放耀眼的光芒。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展现新作为,在抗击疫情和防汛救灾大战大考中焕发新气象,在夯实基层基础、积极践行“四力”中实现新突破,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旗帜坚定高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最可靠最坚实的主心骨
“前阵子在凉山、内江以及学校内部连续作了多场宣讲,目前结合宣讲中的收获,正和同事们编写学院未来5年的思政教学大纲。”1月12日,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环境与建筑学院辅导员王天泽步入教学楼,开始一天的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组织开展集中宣讲互动交流130余场(次)。其中的亮点之一,是首次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面对面”“键对键”宣讲。王天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中的一员。和他一起的,还有从我省各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遴选的10名博士生。
这个新增的特别分团,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四川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思践悟,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
入脑入心!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后,四川各级党委(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措施。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主题开展集体学习研讨10次,各市(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180余次。
融入生活!理论宣讲生动活泼、创新不断——
中央宣讲团成员、省委书记彭清华为全省4万多名干部群众进行首场集中宣讲,并与高校师生代表、企业职工代表等面对面座谈。其他省领导分赴联系市(州)和分管领域开展宣讲。
除省委宣讲团组织开展的集中宣讲外,各地各部门开展宣讲6.6万场次,直接受众570万人次,4个基层理论宣讲项目获中宣部表彰。
成果斐然!理论研究科学谋划、不断深化——
省委书记彭清华带头撰写《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等理论文章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刊发。同时我省科学谋划一批重点课题,推出一批重大社科理论研究成果。召开学习宣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座谈会,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信心力量空前凝聚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斗争和严峻考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地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与时代同步偕行,在守正创新中交出一份合格的使命答卷
1月12日上午,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闻名全国的湖北抗疫“重症八仙”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康焰紧急赴河北石家庄,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提供支援。
从武汉到黑龙江,从新疆到山东再到河北,自抗疫斗争打响以来,康焰始终奔走在一线,一年之内超过150天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他的身影,生动诠释了四川医务工作者勇敢战疫、甘于奉献的逆行者形象。随着媒体的报道,这个消息迅速刷屏,众多网友暖心留言:“一定平安归来”。
过去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斗争和严峻考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举全力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极大地增强了信心、温暖了人心、汇聚了民心。
面对百年不遇之大疫情,四川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统筹各类媒体、各条战线、各个平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凝聚起全省干部群众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数据很醒目,中央主要媒体聚焦打赢两场硬仗推出重点涉川报道1万余篇(条),报道数量居全国前列;省直媒体推出报道40余万篇(条),一批新媒体产品在全网形成刷屏效应;各级举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活动400余场,县级融媒体中心日均发稿1万余条。
活动很精彩,有各级各类战“疫”专题展览,有覆盖全省所有市(州)的大型“亮灯”活动,呈现出的定格住的,不仅有逆行者的风采,也有观众停留的脚步,以及一份独特的记忆。
先进频频现,“汶川女孩”佘莎、“雨衣妹妹”刘仙等先进典型的故事,不仅感动广大群众,也带动一批青年加入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队伍。
去年,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脱贫奔康和经济发展宣传亦有声有色。
国务院新闻办在川举办首场四川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围绕“牢记总书记关怀嘱托打好四川脱贫攻坚战”介绍四川脱贫攻坚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宣部在川举办“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将四川作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分会场之一,18家中央媒体的专题专栏报道,均以四川开篇。
同时,我省大力唱响经济光明论,深入解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战略决策,充分报道我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等重大部署,深入开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宣传,与重庆市联合策划“双城记”系列宣传活动。这些新闻产品,全面反映治蜀兴川新进展新成效,坚定了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文明创建重大突破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4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县),四川8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评一次。相比前五届,四川受表彰城市从5个拓展到13个,获评数量超过前五届总和、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实现零的突破。
一张越来越完整的四川文明城市地图,跃然纸上。这样的历史性突破,成为近年来四川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最好的例证。
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精彩不仅于此。在新一轮创建中,四川新创全国文明村镇103个、全国文明单位84个、全国文明家庭23个、全国文明校园27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17个。年末之时,四川召开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了一大批先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不断弘扬主流价值过程中,四川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努力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重要精神,在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开展“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等主题活动,新命名9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全社会崇德向善风尚日益浓厚。去年,我省出台《四川省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办法(试行)》,选树“四川好人”“新时代好少年”220名,其中21人入选“中国好人”。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制定《精准扶志扶智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和移风易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光盘行动和“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行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个全国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聚焦人民期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时光即将进入2021年时,一场现象级的文旅营销悄然出现在川西雪域高原。理塘小伙丁真火遍全国,他和他的家乡理塘、甘孜持续上热搜,网上传播量迅速超50亿次。网友刷屏背后,是人们对大美四川的喜爱与向往,这里有世界级的绝美风光和上千年的厚重文化。
推动李子柒、丁真等地域文化符号广泛传播、制作播出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举办“金熊猫”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举办巴蜀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国际传播主题研讨会……过去这一年,四川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为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四川力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弘扬。
从项目化上看——四川创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启动四川名人馆、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发布第二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9部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从体系化上看——四川新成立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评选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等6所第一批全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
从社会化上看——四川出版发行《四川历史名人读本》,推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丛书41种;整理《天回医简》研究成果;举办全省2020年经典诵写讲演和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四川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效能提升行动,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等重大设施,“高清四川、智慧广电”等重点工程,天府书展、乡村阅读季等重点阅读活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不断增强;
报告文学《悬崖村》、散文集《檐上的月亮》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桑田日暖》、舞剧《英雄》等8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扶持作品,电影《随风飘散》入围2020年韩国釜山国际A类电影节……我省优质文化产品不断涌现;
召开振兴四川出版工作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推动四川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56个项目入选2020年各类国家出版资助项目和推荐计划……振兴四川出版再上新台阶;
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命名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举办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国庆中秋假期,全省共接待各类游客5969.36万人次,同口径相比恢复77%……文化旅游产业逆势发展。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走进2021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担负时代重任、不忘初心使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守正创新凝心聚力,更好地担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记者 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