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小企业攀枝花网 » 政策 » 政务动态 » 正文

立足“精”字做文章 四川下好工业产业扶贫这盘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0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1918
核心提示:扶贫风雨无悔,百转千回不挠。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背后,
 扶贫风雨无悔,百转千回不挠。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背后,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在四川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始终活跃着一股来自工业战线的力量——四川经信系统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上下勠力同心,慎终如始,高质量推进产业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了非凡担当。 
    
为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即日起,四川经济日报、川经瞭望、四川经济网联合推出《决胜脱贫攻坚的四川工业力量》大型系列报道,多角度展示四川工业战线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记录那些兑现庄严承诺、作好时代答卷的动人故事。敬请关注。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承诺如金,战鼓催征。 
    
全省经济和信息化战线勇挑重担,尽锐出征。截至2020年,累计投入工业产业扶贫资金21.4亿元,新增中小微企业6千余户,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万余人,培训贫困地区工业产业技能人才7千余人,工业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减贫成绩来自精准方略—— 
    
凝心聚力精准组织,明确“谁来扶?”——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形成党组书记挂帅、党组副书记主管、机关党委书记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每年制定印发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定点帮扶工作计划,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2个市州161个县市区和厅机关处(室)。先后选派93名优秀干部深入13个贫困县、35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 
    
科学审慎精准谋划,明确“怎么扶?”——2016年,工业产业扶贫首次列入全省扶贫专项。此后,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工作思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制定五大行动方案。2018年,新增“万企双创精准帮扶、产业扶贫教育培训,以及抓好一批扶贫企业试点示范、跟踪推进一批产业扶贫重点技改项目”等行动计划,形成了“7+2”工业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明确“扶什么?”——积极培育扶贫示范园区,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扶贫行动,助力贫困地区企业拓展市场,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开展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扶贫行动,推进万企双创精准帮扶,组织工业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将帮扶项目落到实处。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家德说,全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情况各不相同,扶贫工作并没有一个“万能公式”,面对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走活、走准、走好是关键。 

走活——“小”机制体现“大”担当 

“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标准厂房、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配套设施等资金4.2亿元,创建38个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机制灵活、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开展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扶贫行动,带动100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 
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产业园区处相关负责人的娓娓道来间,关于四川工业产业扶贫的故事“活”了起来。 
    
2015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把扶贫工作当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主动深入仪陇、北川、阆中、苍溪、马边、峨边、叙永等省领导“双联”点开展调研,形成系列调研报告,并编制《四川省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次年,工业产业扶贫列入全省扶贫专项。 
推进贫困地区园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小微企业培育……随着一项项具体项目迅速落地,工业产业扶贫工作逐渐铺开。 
    
“盘活”这盘脱贫攻坚大棋,关键之举还在于制度机制。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格局“活起来 ”。落实党组书记挂帅、党组副书记主管、机关党委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设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把工业产业扶贫作为每年厅党组成员到市州开展工业调研的重点内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工作进度“快起来 ”。落实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2个扶贫专项的工作要求,牵头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国企、高校召开工业产业扶贫专项联席会议和定点帮扶工作联席会议,传达学习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共同交流工作经验,实时掌握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推动工业产业扶贫工作落地落实。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工作频次“多起来”。常态召开厅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会议,研究部署全厅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印发年度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定点帮扶工作计划。每年在经信系统召开四川省工业产业扶贫推进工作会议,推广扶贫典型案例。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省市县三级专项扶贫联络员对接交流机制,动态发布通知和提醒事项,督促市县抓好工作落实。 

 走准——“小”特色诞生“大”产业 

一株糯稻能干什么? 
    
能变成当地“摇钱树”,生产出的醪糟能架起“致富桥”。 
    
达州市大竹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也是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在地。 
    
凭着一粒糯米醪糟香,东柳醪糟在大竹县22个乡镇80个村建立优质糯稻基地10万亩,带动3万户农户、近10万人从事糯稻生产。通过发展糯稻产业,年户均增加纯收入2200元,人均650元。 
    
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东柳醪糟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一粒糯米,醪糟成了大竹的致富产业;一根蚕丝,服装产业铺就了仪陇致富路。 
    
南充,中国绸都,拥有3000多年的蚕桑历史。下辖仪陇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鼎盛时期,仪陇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丝绸产量等位居南充前列。 
    
而今,仪陇落实“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脱贫攻坚战略,对全县所有贫困村立项目、设基地、建车间。依托布碧丝有机服装全产业链在铜鼓乡、度门街道办、新政镇等35个乡镇68个村发展蚕桑基地约10万亩,并创建全县首个省级三星级农业示范园区,带动相关乡镇726户贫困户3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奔康。 
    
小特色,催生大产业。 
    
近年来,四川深入研究地方特色产业体系,立足贫困地区自身资源特色优势,加快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推进工作机制,成立了“16+1”个重点领域产业培育工作专班,因地制宜针对贫困地区实施“大手拉小手”、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和行业“小巨人”培育等工程。推动贫困地区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南充嘉陵区新能源汽车、广元电解铝、广安高滩装备制造、川渝合作智能终端、巴中生态食品加工园等一批特色鲜明、机制灵活、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提振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实力。 

 走好——“小”转变成就“大”合作 

 2009年,成都和阿坝“牵了手”,两地政府采取紧密型合作方式,在成都金堂县淮口、白果、高板交界处,共同筹划建立了飞地产业园区——“成都-阿坝工业园”。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宗旨,成都市和阿坝州充分整合政策资源优势,各项优惠政策和资源的叠加效应极大地增强了园区对大型优质项目和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形成了“1+1>2”的工作局面,提高了工业发展效率。 
    
10多年来,当初的空地上,早已林立了一幢幢企业厂房。截至2020年,成阿园区规模以上企业90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 
    
而今,借助成阿园区,阿坝州不仅获得利益分成,还围绕园区用工需求,针对符合条件且有技能培训意愿的贫困户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截至2020年,累计解决了阿坝州马尔康、茂县、汶川、红原等县(市)及周边地区就业1000余人。 
    
借助“飞地经济”,让扶贫由“输血”转向“造血”。我省通过深入实施飞地产业园区布局和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强化政策精准对接,实施统一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差异化协同发展。 
    
不仅如此,在贫困的山区和县域的园区,还迎来了“广东老板”“浙江工程师”“上海专家”……借助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四川统筹推进川粤、川浙等东西部扶贫协作,分别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签署《合作共建绿色数据中心框架协议》,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宝德未来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户四川省。落实浙江省对口帮扶电力精准扶贫工作协议,每年争取对口帮扶四川省40个贫困县(市、区)电力精准扶贫电量10亿千瓦时。积极推进东西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与广东、浙江两省共建产业园区30个,引导入驻企业187家,实际投资额112.5亿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经济和信息化战线将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干劲不松、精力不减,奋勇向前,再接再厉,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