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 见习记者 余俊毅
中小微企业是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监管层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的政策持续推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向也更为精准,推动了金融机构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近日,中小微企业再迎政策利好。7月5日,为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能力,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夯实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基础,更好地助力金融机构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
多个维度强化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通知》从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切实提升贷款定价能力、着力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对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央行发布《通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建设。《通知》的名称中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工程’。‘能力’,主要指长效机制建设的四个方面,包括‘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工程’,说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育和提升。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从内部政策的制定、金融科技的运用、定价能力的完善等多个方面来着手提升服务能力。”
温彬进一步分析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通知》落地实施,可以进一步夯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基础,助力“稳企保就业”目标的实现,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通知》还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提升贷款差异化、精细化定价水平,强化负债成本管控能力。
对此,温彬对记者分析称,自从2019年8月LPR报价机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和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效果开始显现,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监管层不断加强对互联网异地存款、结构性存款、创新类存款等银行产品的规范,并调整银行存款利率报价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银行对负债成本的管理,助力银行降低整体负债成本,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的贷款成本,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未来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温彬认为,下阶段的支持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银行首贷率和信用贷款的占比。目前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首贷率和信用贷占比总体依然偏低,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二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在资本补充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
小微金融债发行规模
上半年已超3500亿元
此次《通知》强调,要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鼓励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拓宽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
近年来,发行小微金融债是商业银行定向“滴灌”小微企业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40家银行合计发行51单小微金融债,发行总规模达3732.8亿元。
今年以来,银行对发行小微金融债的热情丝毫未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共有33家银行合计发行40单小微金融债,发行总规模达3525亿元,与去年同期发行规模(2972亿元)相比增长18.61%。
今年以来,发行小微金融债的银行多达33家。其中,城商行占比最多,达16家;此外,还有8家股份行、5家农商行、3家国有银行和1家政策性银行参与了小微金融债的发行。发行小微金融债规模最大的是浦发银行,发行规模达600亿元。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小微金融债的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常态化融资渠道。央行和银保监会曾多次强调,要加大银行对小微金融债的发行力度,更好地引导银行增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银行业会进一步提高贷款服务效率,支持普惠金融稳步健康发展,未来小微金融债发行规模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传统大中型银行的小微金融产品日趋成熟,商业银行应着手加快建立系统性支持小微金融的业务模式和产品体系,还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特点,持续改进和丰富信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