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通知》的出台非常及时,有助于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均衡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冲击,传统行业成本上升、人才短缺、资金缺乏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负面效应被进一步放大;一些数字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把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突破传统工业的狭隘边界,在全新的商业场景中重塑行业竞争与共生共创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转型成为行业平台上的专业化合作伙伴,让自身的价值链在平台上占据重要一环,成为行业新生态下亟待探索的重要命题。国家政策层面的引领,可以从导向和支撑体系的完善优化上助力这一过程。
“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大的问题是政策认知度不高、政策普惠面儿不广、转型资源支撑度不够,《通知》恰恰是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升级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举措,强化各地政策的连贯性和不同区域之间的政策协调性,在基础服务、公共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延伸服务等层面,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同频共振、有效协同。”陈端说。
激发中小企业主动加快数字化转型
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飞峰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和数字化转型,政策、市场和技术更新速度快、专业化程度深。而这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加需要细致、深入和专业的服务。《通知》的出台无疑是一场解决很多中小企业燃眉之急的“及时雨”。
纪飞峰认为,激发中小企业主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向中小企业积极推广数字化技术和产品。可通过推动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资源共享、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等技术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够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可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积极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例如,可以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补助、数字化转型专项优惠贷款、数字化转型知识产权奖励、数字化人才落户与子女入学政策、政府优先采购计划等各类激励措施,调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促进中小企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如何有效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促进中小企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智能制造研究室主任郧彦辉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立足企业自身基础,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由“点—线—面”逐步推进。企业可从制造环节或管理环节,找准突破口,先开展单一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二是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深度结合。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成本较低的智能装备和系统,对传统制造装备、生产流程等进行数字化改造。
三是培育数字化方案供应商,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具。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研发有针对性、普惠性的解决方案。
四是构建数字化生态,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构建数字化生态协同平台,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协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