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破”“立”“降”组合拳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不破不立,要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发展壮大新动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打好“破”“立”“降”组合拳。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动人心,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他们看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发展壮大新动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打好“破”“立”“降”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
继续破除无效供给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化解过剩,淘汰落后,啃下“硬骨头”,市长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市长喜清江告诉记者,今年吴忠市的重点任务就是处置建材、冶金等行业的59户僵尸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盘活有效资产,严格环保、安全、质量等标准,引导企业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佛山市市长朱伟说得颇为动情:“今年佛山要对占地193平方公里的1029个村级工业展开综合整治改造工作,破除无效供给,加快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以扩大高质量的供给来一场佛山制造的品质革命。”
无效供给怎么“破”?全国政协委员、辽宁沈阳市副市长姜军表示,要发挥好政府的调节作用,整合无效资源,盘活无效资源,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供给需求平衡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则表示,针对钢铁、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分析无效供给也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建立了金融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监测制度,对钢铁、建材、煤炭等行业中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钢铁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得提供授信支持。”王景武代表说。
“立”——
发展壮大新动能
“破旧”是为了“立新”,产业调整只是手段,提质增效才是目的,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为提速换挡的中国经济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新动能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制造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大连市副市长温雪琼看来,统筹一些重大专项及应用型技术研发、利用和技术转化,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有助于发展壮大新动能。“东北地区和辽宁省在基础性科技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以大连为例,去年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17.5%,呈现强劲反弹势头。”温雪琼委员说。
新动能也来自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企业要抓住数字经济的重大机遇,让实体经济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发展新动能。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例,就是把信息技术、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时代元素融合起来,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新动力。”
培育经济新动能,核心是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也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劲”。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告诉记者:“广东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科技计划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赋予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更多自主权,项目人头费最多可占60%;实行横向课题与政府纵向课题经费分开管理,赋予科技成果转化处置自主权等,推动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降”——
让企业轻装上阵
“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被代表委员们频频引用,他们认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提振了企业发展的“精气神”。
“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列进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两句话上做了重重的记号。“今年减税降费的力度这么大,内容也特别具有针对性,真是振奋人心。比如,‘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这就提升了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能力,固定资产的增加,也对它们争取更多金融服务提供了保障。”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委雷鸣强看来,结构性减税仍有潜力。他建议结合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难”,学生到企业岗位“实习难”的实际问题,可以参照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明确企事业单位接收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实训的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税收减免政策。这种结构性减税的办法,有助于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轻装上阵,也来自于“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的实体经济成本的大幅下降。喜清江代表告诉记者:“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就是要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惠企政策,支持企业实施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为主的技术改造,同时下大力气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朱伟代表表示:“地方政府应该树立‘放水养鱼’的意识,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重点生产要素成本方面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办事的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佛山也要努力打造成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