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小企业攀枝花网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如何看待灾区“二三一”产业结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8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863
核心提示: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相比2008年,灾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但从数据来看,依然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相比2008年,灾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但从数据来看,依然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而就全省而言,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1.6∶38.7∶49.7,继续保持“三二一”产业结构,全省经济逐步由工业主导向工业与服务业主导并重转变。

  这一对比,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是否意味着灾区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

  对此,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主要集中在龙门山区域,原本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层次相对较低。10年来,39个重灾县(市、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6个百分点。10年建设的巨大变化,在灾区历史上不曾有过。同时,从产业结构而言,灾区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拉小。这些都足以说明灾区恢复发展的巨大成就。

  判断一个区域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并不能直接看某一个产业占比的高低,而是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

  因地制宜,合理定位产业结构很重要。以灾区发展为例,资源条件和工业基础不错的茂县、汶川县、彭州市加快工业发展;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北川县、都江堰市大力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这些都是正确的发展布局。

  因势利导,科学把握发展方向也很关键。灾区中,绵阳市安州区表现不俗。农业和服务方面,安州区大力发展质量效益更高的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同时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工业上,则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医药食品三大主导产业。10年来,安州区非农产业占比由62.7%提升至77.5%,产业结构由“一二三”的37.3∶35.6∶27.1转变为“三二一”的22.5∶38.2∶39.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2.2个百分点。

  下一步,灾区也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当地发展基础作出科学判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经济结构朝着更加优化方向迈进。
 
关键词: 四川 灾区 产业结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